卷七 气色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如果说面部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大命,那么气色则象征并体现着人的小运。大命是由先天生成的,但仍应该与后天遭遇保持均衡,小运也应该一直保持顺利。所以如果光辉不能焕发出来,即使是珍珠和宝玉,也和碎砖烂瓦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绵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二致。大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运也能够决定一个人几个月的吉凶。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 ,“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 ,“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 。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气是一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之神,在人体内部表现为人的精神,在人体表面表现为人的气色。气色有多种形态:其中有贯穿人的一生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少年时期气色为淡,所谓的淡,就是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为明,所谓的明,就是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为艳,所谓的艳,就是气丰·色艳;老年时期气色为素,所谓的素 ,就是气实色朴”,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年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春季气色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气色为红色--火色、夏色,秋季气色为黄色--土色、秋色,冬季气色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这种气色 。有贯穿一月的气色 ,这就是俗话说的“每月初一日之后如枝叶盛发 ,十五日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天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早晨开始复苏,白天充盈饱满 ,傍晚渐趋隐伏,夜间安宁平静”,就是这种气色。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翅入鬓,进身不远;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鲜,决利小考;印堂垂紫,动获小利,红晕中分,定产佳儿;两颧红润,骨肉发迹。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对于追求科名的士人来说,面部气色应该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是正色,吉色。如果有一道黄色的彩云覆盖在他头顶,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必然会在科考殿试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如果两颧部位各有一片黄色向外扩展,如两只翅膀直插双鬓,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登科升官或封爵受禄已经为期不远;如果命宫印堂呈黄色,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很快就会获得既能够致富又能够做官的机会;如果明堂部位即鼻子白润而净洁,那么可以肯定,这位士子必能科考入第。其他面部气色,如眼角即鱼尾部位红紫二色充盈,其状似绚丽的云霞,那么可以肯定,这位童子参加小考,必然能够顺利考中;命宫印堂,有一片紫色发动,向上注入山根之间,那么可以肯定,此人经常会获得一些钱财之利;如果两眼下方各有一片红晕,而且被鼻梁居中分隔开来从而互不连接,那么可以肯定,此人定会喜得一个宝贝儿子;如果两颧部位红润光泽,那么可以肯定,此人的亲人如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必然能够立功显名并发家致富。由此推而广之,足可以窥见面部气色与人的命运的关系的情形。
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眉端。然亦不同:心事忧劳,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 。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 ,预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面部气色忌讳青色,也忌讳白色。青色一般出现在眼睛的下方,白色则经常出现在两眉的眉梢。它们的具体情形又有差别:如果是由于心事忧烦困苦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多半既浓且厚,状如凝墨;如果是由于遇到飞来的横祸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一定轻重不均,状如浮烟;如果是由于嗜酒好色导致疲惫倦怠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势如卧羊,不久即会消散;如果是由于遭遇了大灾大难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惨如枯骨,充满死气。还有青申带紫之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这种气色,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如果是白润光泽之色,土形兼金形人面呈这种气色,也会获得富贵,这些都是特例,不在以上所论之列。而最为不佳的 ,则是以下四种气色:“白色围绕眼圈,此相主丧乱;黑气聚集额头,此相主参革;赤斑布满两颊,此相主刑狱;浅赤凝结地阁 ,此相主凶亡。”以上四相,如果仅具其一,就会前程倒退败落。并且接连遭灾遇祸。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