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录
神骨第一
人之神犹如稻谷的精华
人之骨犹如支撑山体的岩石
透过双眼可以看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面部集中了人一身的骨相
开门见山观文人神骨
人之邪正最为难辨
通过动静两种状态全面考察
动、静状态下眼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败器、隐流之眼神
在抖擞处鉴别人的本色
收拾入门观其神
表面细致,实质粗心者不足以重用
慎重周密者可堪重用
九骨识人
骨色反映人之优劣
从骨质中看人之贵贱
刚柔第二
神骨之后辨刚柔
刚柔与阴阳五行
刚柔与命运息息相关
五行的顺合与逆合
由内刚柔看人的心性本质
喜怒无常之人近乎粗鲁
没有激情的人近乎愚笨
考虑事情由浅入深的人较为机智
内心机智则功名可期
粗蠢之人多长寿
机智而豁达之人会有非凡成就
做事粗莽必半途而废
内刚柔往往被人忽视
容貌第三
观人姿容应以七尺之躯为限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
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别
眼睛是面部的两方水潭
鼻子是人面部的一座山
大嘴有大福
容貌中的贵征与贱征
情态第四
容貌弥补骨之不足,情态弥补神之不足
长久地识人要看其精神内质
初次识人宜观其行为举止
有大家风度,羞涩又何妨
越是叫嚣得厉害,越是不成熟
细处论取舍
情态种种之——弱态
情态种种之——狂态
情态种种之——疏懒态
情态种种之——周旋态
有缺点未尝不能成器
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不足以论情的两种人
卑庸可耻之辈,不足与论事
优柔寡断之人,不足与谈心
根据情态交朋友
须眉第五
声音第六
气色第七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