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五 暨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阳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县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2、出自概氏所改。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为氏。后为避仇改为暨氏。又他姓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而有误改暨氏。
家族名人
暨逊:晋代广昌长,字茂言,余杭人。以孝行闻名,被封为关内侯。朝廷为了表扬他的孝行,在他的门前立了一块牌坊旌。
暨艳:据《名贤我族言行类稿》提到过一位暨艳。“暨艳,呈郡人,字子休。张温引致之,以为迁曹郎,至尚书,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朗署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弹劾否区辊,弹劾百傣,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由是怨愤声积,竟言其专用私情爱赠,不由公理,坐自杀。”
暨陶:北宋元丰状元,崇安人,擅长于音律,他的赋很有名,在朝廷任奉议郎。
迁徙分布
(缺)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暨原在上古时的一个地名的一字,这称为诸暨的地方,如今是在江苏省江阴县。后来有贵族受封于诸暨,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简称为暨姓。黄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彭祖。商朝时,彭祖的后代为爵士,而且受封于诸暨。开初时因为以封地为姓,形成暨氏,另外一说,春秋时越国就有位大夫名叫诸暨郢。在他的子孙中,这个复姓又有分化成诸姓和暨姓两个单姓的,一部分就成了暨姓。还有一说,春秋时,有吴王名夫概,他的子孙中有以概为姓,后来因躲避仇杀被迫改为他姓,其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所以既氏又可为暨氏。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