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三十六 慕容
历史来源
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2、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家族名人
慕容姓名人,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庄,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廷钊、刑部尚书慕容延超。慕容姓还建立过前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燕政权。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慕容复:北宋姑苏人氏,为大燕后裔,一心复国,后自杀。
迁徙分布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