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 阚
历史来源
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
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吉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家族名人
阚泽:字德润。三国时吴国山阴人。少时家贫,帮人抄书为业,每抄完一篇,朗读一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后来不但成为学者,而且精通历法数学,并举孝廉。进拜太子太傅。每次朝廷大议,经典所疑,都请教于他。以儒学勤劳,封为都乡侯。
阚骃:字玄阴,后魏时敦煌人,自小聪敏好学,博通经传,三史群言,经目则诵,在学界就已出名,时人谓之宿读,后来在朝中做尚书官。他整理校定了前代学者的著作三千多卷,为中国文化史的整理出了一份力。他注王朗《易传》,又撰《十三州志》行于世。官秘书考课郎中时,给文吏30人,典校经籍,刊定诸子3000余卷。留下文化遣产,为中国文化史的整理作出了贡献。
阚棱:伏威邑人,唐朝猛将,其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伏威据江淮,以战功显,署左将军。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棱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从伏威入朝,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公祏反,棱与南讨,青山之战,与陈正通遇,阵方接,棱脱兜鍪谓众曰:“不识我邪?何敢战1其徒多棱旧部,气遂索,至有拜者。公祏破,棱功多,然颇自伐。公祏被禽,乃诬与己谋;又伏威、王雄诞及棱赀产在丹阳者当原,而赵郡王孝恭悉籍入之,棱自诉,忤孝恭。遂以谋反诛。
迁徙分布
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阚地的物产,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阚地就在现今山东汶上县一带。而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据《尚友录》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名止,受封于阚地(在今山东省坟上县境),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阚。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而阚止的后代,大部分现都居住在山东境内,其中:新太的汶南、放城、土门,莱芜的寨子、丈八丘、录家以及泰安、荷泽、博山、高密、临沂、沂源、沂水、平阴居多。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部分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