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震下兑上
隨,元亨利貞,无咎。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説,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剛來而下於柔,得其情,隨。而治之大通者也。剛中正,動而説,利而正,夫何咎哉。夫隨,多失正,正則寡。隨,動説而隨大,亨不失其正,而无咎者,大人也。而天下隨之矣。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雷下於澤之中也。雷隨於澤,澤隨於雷。君子得物之情,而隨正之。則物來隨已正也。何所憂哉。故嚮暮入宴息,安之時也。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隨主於見,可而變也。不隨則不吉。隨而喪本,亦不吉。初無專應得其理也。剛不失正,得其吉也。與二相得,出門交有功也。非應而合之,不失其隨,時之宜,不隨則獨立無功矣。
六二,係小子,失丈人。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不顧其應,與時相得,動説相與,得隨之宜。五體隨而不戀初,遇之而有交。故二无凶,吉之戒也。
六三,係丈人,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隨不係於常也。三近於四,而遂相附得,隨也。四亦不逆求,所得也專,正而居,志合逺附,得所利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得三而附,有獲者,私擅其民,正之凶也。以隨之時,協隨之義,竭誠奉主,立功明道,皆上之有也。夫何咎哉。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位正中也。
剛德居尊,有應而不係,盡下之宜,大通者也。中正而保位,利而貞也。信向於隨之嘉吉,則下皆隨之矣。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隨者,下而隨也。下而隨之乃治,非大正之義也。治誠而不隨,則以力制可也。六無附而保其上,守於險阻可拘之,乃從維之,以力而後至服,而通命於逺志,治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