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神之用也。故泰象於天地交,而萬物生。上下交而人治成。陽内得時而隂外也。健發於内其道順行於外。親内君子,踈外小人,君子之長也。是以損削之道往,而豐大之道來,吉而通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合其時以養物也,聖人興其財以豐人也。結網罟,作耒耜,能輔相天地之宜,成天地之道。因時而通利,而左右其民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拔茅而連出也,君子道長,上下交志,以其类,征吉。離内以之外,志求其成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乾降為泰,而得其中,能通天下之情,知天下之用,而不過其當也。朋黨何由興乎,志在其中,不失其治,應之而行,可謂光大已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乾下通而泰也,物不可終通,則天道復其上,地道歸其下矣。平陂則險矣,有往則復矣。君子見其交會,思其所終,慮患而艱守之,不失其正。則可无咎而全其吉,保食其福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物各歸本也,隂陽之情皆相求也。四所以下者,非顧其陽,自樂其歸,不賴陽之治也。與其衆同志,翩翩,輕舉不富鄰而自備不戒,約而自孚,皆乘中心之願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隂居貴盛而委質於二,靜而無為,居貴有祉,理得於中。願心而行,非權之逼也。忘巳而與能,聖人之道也。故元吉矣。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塹隍以為城,取下以為上也。其終則復隍矣。下為上使者,通其志也。終不能通,命亂者也。以之用衆,衆不從也。以之告邑,命不行也。猶以為正也,終惜已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源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