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愼所從
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舍己而從人,故其國治以安;闇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人君莫不有從人,然或危而不安者,失所從也;莫不有違人,然或治而不亂者,得所違也。若夫明君之所親任也皆貞良聦智,其言也皆德義忠信,故從之則安,不從則危;闇君之所親任也皆佞邪愚惑,其言也皆姦回謟諛,從之安得治,不從之安得亂乎?昔齊桓公從管仲而安,二世從趙高而危;帝舜違四凶而治,殷紂違三仁而亂。故不知所從而好從人,不知所違而好違人,其敗一也。孔子曰:"知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夫言或似是而非實,或似美而敗事,或似順而違道,此三者非至明之君不能察也,燕昭王使樂毅伐齊,取七十餘城,莒與即墨未拔。昭王卒,惠王爲太子時與毅不平,即墨守者田單縱反間於燕,使宣言曰"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原作"三",據四庫本改。徐湘琳曰:"据上文'莒與即墨未拔',故'三'當作'二'。"按徐本正文未改,蓋未參四庫本耳。)耳。樂毅與新王有隙,懼誅而不敢歸。外以伐齊爲名,實欲因齊人未附故且緩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惟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惠王以爲然,使騎劫代之,大爲田單所破。此則似是而非實者也。燕相子之有寵於王,欲專國政,人爲之言於燕王噲曰:"人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也。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於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堯與王同行也(徐湘琳曰:"當作'王與堯同行'。"燕噲從之,其國大亂。此則似美而敗事者也。齊景公欲廢太子陽生而立庶子荼,謂大夫陳乞曰:"吾欲立荼,如何?"乞曰:"所樂乎爲君者,欲立則立之,不欲立則不立。君欲立之,則臣請立之。"於是立荼。此則似順而違道者也。
且夫言畫施於當時事,效在於後日。後日遲至,而當時速决也。故今巧者常勝,拙者常負,其勢然也,此謂中主之聽也;至於闇君,則不察辭之巧拙也,二策並陳而從其順己之欲者("順"字原缺,據程本,四庫本補。);明君不察辭之巧拙也,二策並陳而從其致己之福者。故高祖、光武,能收群策之所長,棄群策之所短,以得四海之内,而立皇帝之號也。吳王夫差、楚懷王、襄王("王"字原脱,據四庫本補。徐本作"楚懷襄王",並曰:"'懷'下當有一'王'字。一本作'楚懷王襄','襄'下亦脫一'王'字。")棄伍員、屈平之良謀,收宰嚭、上官之諛言以失江漢之地,而喪宗廟之主。此二帝三王者,亦有從人,亦有違人,然而成敗殊馳、興廢異門者,見策與不見策耳。不知從人甚易,而見策甚難,夷考其驗,斯爲甚矣。
問曰:夫人莫不好生而惡死,好樂而惡憂,然觀其舉措也,或去生而就死,或去樂而就憂,將好惡與人異乎?曰:非好惡與人異也,乃所以求生與求樂者失其道也,譬如迷者欲南而反北也。今略舉一驗以言之:昔項羽旣敗,爲漢兵所追,乃謂其餘騎曰:"吾起兵至今八年,身經七十餘戰,所擊者服,遂覇天下。今而困於此,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斯皆存亡所由,欲南反北者也。夫攻戰,王者之末事也,非所以取天下也。王者之取天下也,有大本,有仁智之謂也。仁則萬國懷之,智則英雄歸之,御萬國,總英雄以臨四海,其誰與争?若夫攻城必拔,野戰必克,將帥之事也。羽以小人之器,闇於帝王之敎,謂取天下一由攻戰,矜勇有力,詐虐無親,貪嗇專利,功勤不賞。有一范増,旣不能用,又從而疑之,至令憤氣傷心,疽發而死。豪傑背叛,謀士違離,以至困窮,身爲之虜,然猶不知所以失之,反瞋目潰圍,斬將取旗,以明非戰之罪,何其謬之甚歟!高祖數其十罪,蓋其大略耳;若夫纎介之失,世所不聞,其可數哉!且亂君之未亡也,人不敢諫;及其亡也,人莫能窮。是以至死而不寤,亦何足怪哉!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子
- 亢仓子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