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杂智部·总序
【原文】
原文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贼乎?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
冯梦龙说:智慧为什么可以称之“杂”。这指的是一些狡诈、卑小的智慧。纯正的智慧不应该是狡诈的,但是纯正的智慧常常被狡诈者所困扰;大的智慧不应该是卑小的,但大的智慧常常被卑小者欺侮。只有破除狡诈,纯正的智慧才能取胜;认识卑小,大的智慧才能取胜。何况狡诈发展变为纯正,未曾不是纯正的智慧;卑小而变为大智,未曾不是大的智慧。同样是饧,伯夷是用来给老人吃,以使他们快乐,而盗跖则用来润滑门枢,以便偷盗时没有声响,因此说狡诈可以变为纯正的智慧,纯正的智慧可变为狡诈。一双不怕皲裂的手,可以有助于在战争中取胜,也可以使人不惧怕在水中漂洗棉絮,所以说正大的智慧也可以变成卑小的智慧,卑小的智慧也可以成为正大的智慧。所以说具备了杂智则天下就没有其它的智慧了。有人辩驳说:“对于那些大智若愚者,是不是也算一种其他的智慧呢?”我回答说:“纯正的智慧中没有其他的智慧,但也可以包括其他的智慧。就好像泰山不会拒绝小的土块,而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海不会拒绝任何一条小溪,而能成就它的博大。”因此即使是鸡鸣狗盗的小伎俩,不仅能够成为孟尝君的座上客,而且可以将孟尝君从暴秦的手中拯救出来。主要看你是如何运用这些智慧。我们又怎么知道古人所说的正大的智慧,不会成为不善于利用智慧的人的祸害呢?所以我以“杂智”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篇。得到智慧,化去那些杂事是可以的。略去那些杂事,采其智慧也可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