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编:增广贤文,其实有它笼统的价值。我们鉴赏的时候要看清楚它每一句话的立场。一个是社会本位立场,一个是自然法则立场。不同的立场所产生的观念自然不同,更何况我们社会立场和自然立场完全是相反的。所以感觉到里面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像古贤圣人和我们绝大多数的社会人的立场相反一样。圣人适应于自然,而我们随流于社会。我们是欲得而终不能得,而圣人欲舍而终有得。我们修果,他们修根。我们修名利,他们修根本。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增广就是《增广贤文》。幼学则是《幼学琼林》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