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豫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盱豫有悔,位不当也。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豫卦》的卦象为坤(地)下震(雷)上,为地上响雷之表象。雷在地上轰鸣,使大地振奋起来,这就是大自然愉快高兴的表现。上古圣明的君主,根据大自然欢乐愉快时雷鸣地震的情景创造了音乐,并用音乐来崇尚推广伟大的功德。他们以盛大隆重的仪礼,把音乐献给天帝,并用它来祭祀自己的祖先。 《豫卦》的第一位(初六),“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说明它没有雄心壮志,志向容易满足。一满足,就得意忘形,结果必遭凶险。“还不到一天时间,就明白了愉快欢乐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这是因为能居中守正,在欢乐中既不过分,也不会不满足,因而获得吉祥。“用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得自己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这是由于六三爻所处位置不正的缘故。“人们由于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表明九四爻的阳刚之志,可以放手实现。《豫卦》的第五爻位(六五)指出,“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有刚强之臣辅佐,“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这是因为它居中,只要保持中庸,就会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而不致于灭亡。“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沈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并高高在上,不察下情,这样的欢乐愉快怎能长久地保持呢?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