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着最重要的事物之理,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恭敬回答到∶“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教化也是从孝中产生的。你先回到位置上坐下,我来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