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内篇·载言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缺纪。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录。此则言、事有别,断可知矣。逮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
至于《史》、《汉》则不然,凡所包举,务在恢博,文辞之记,繁富为多。是以贾谊、晁错、董仲舒、东方朔等传,唯止录言,罕逢载事。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阅之者,有所懵然。后史相承,不改其辙,交错纷扰,古今是同。
案迁、固列君臣于纪传,统遗逸于表、志,虽篇名甚广而言无独录。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人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以类区别。他皆放此。亦犹志之有“礼乐志”、“刑法志”者也。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秦,诸如此文,皆施纪传。窃谓宜从古诗例,断入书中。亦犹《舜典》列《元首子之歌》,《夏书》包《五子之咏》者也。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
昔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左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于时议者,莫不宗之。故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是用敢同有识,爰立兹篇,庶世之作者,睹其利害。如谓不然,请俟来哲。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