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内篇·直书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乱君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徵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案金行在历,史氏尤多。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鉴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如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盖列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於今称之。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诌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艺术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