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分篇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六十一篇。十二纪者,记十二月令也。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有63篇,八十三篇,八览者,{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恃君}。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六论者,{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杂论各家学说。《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儒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汉书·艺文志》则将该书列入杂家,所以儒家学者不再重视。
《吕氏春秋》的注释本有清朝人毕沅的《吕氏春秋新校正》,近代以来,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和王晓明的《吕氏春秋通诠》可以作为参考。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