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崇学
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
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雕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性情未炼,则神明不发。譬诸金木,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人能务学,钻炼其性,则才慧发矣。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镜出于金,而明于金,莹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山抱玉而草木润焉,川贮珠而岸不枯焉,口纳滋味而百节肥焉,心受典诰而五性通焉。故不登峻岭,不知天之高;不瞰深谷,不知地之厚;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探。远而光华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吴竿质劲,非筶羽而不美;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沿浅以及深,披暗而睹明,不可以传闻称,非得以泛滥善也。
夫还乡者心务见家,不可以一步至也;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灵珠如豆,不见其长,叠岁而大;铎舌如指,不觉其损,累时而折。悬岩滴溜,终能穿石;规车牵索,卒至断轴。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然而断穿者,积渐之所成也。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鉴道者,不学也。耳之初窒,目之始昧,必不吝百金逆医千里,人不涉学,犹心之聋盲,不知远祈明师以攻心术,性之蔽也。故宣尼临没,手不释卷;仲舒垂卒,口不辍诵;有于恶卧,自碎其掌;苏生患睡,亲锥其股。以圣贤之性,犹好学无倦,矧庸人可怠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