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韬·军势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势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武王询问太公说:“进攻作战的原则是什么?”太公答道:“作战的态势要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决定,战术的变化产生于敌我双方的临阵对垒,奇正的运用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和思考。所以,最重要的机密不能泄露,用兵的谋略不可言传,况且机密极为重要只能藏于心中而不能表现为论论,军队的部署和运用只能隐秘而不可暴露于敌。倏然而去,转眼间来,独自一人掌握而不受制于人,这就是用兵的原则。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敌人听说我军兴兵,就会商议应对之策;敌人发现我军行动,就会设计对我算计图谋;敌人知道了我军企图,我军就会陷入困境;敌人掌握了我军的行动规律,我军就会遭遇危险。所以善于用兵的,不需要等到兵力部署完成后才知晓;善于消除祸患的,能够防患于未然;善于打胜仗的,能够取胜于无形之中。最高明的作战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因此,经过白刃相交殊死拚搏而取胜的,不是良将;在失败之后再来设置守备的,不是智士;智慧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师;技艺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工。用兵最重要的莫过于所攻必克,作战最重要的莫过于保守机密,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出其不意,计谋最重要的莫过于神妙难测。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示弱于敌,然后进行决战。这样便可事半而功倍。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求其运行的规律,根据日月的运行,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推断出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天地的变化。所以说,还没有弄清战争的形势就轻率出击,即使人数众多也一定失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不被假象所扰,看到有胜利把握就发动进攻,没有获胜的把握就静卧观察。所以说,不要恐惧,不要犹豫不决。用兵的大忌是犹豫不决;军队最可怕的灾难也莫过于犹豫不决。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否则,失掉有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自己反而会遭受祸殃。所以,聪明的指挥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旦下了决定就绝不迟疑。所以投入战斗才能迅雷使人不及掩耳,像闪电使人来不及闭上眼睛,前进有如惊马奔驰,作战有如狂风扫荡。凡是阻挡它的就被击破,靠近它的都被消灭,这样的军队还有谁能阻挡呢?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武王曰:“善哉!”
将帅用兵,能不动声色而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况未明而洞察端倪的叫做明。因此,掌握了神明的方法,作战就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也没有敢与之作对的国家了。”武王说:“您说得太好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