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第二
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惟道可信,贤主秀士岂知哉。昔者桀信天与其虘四海,已不勤于道,天夺其国以授殷。纣亦信天与其虘四海,已不龚于道,天夺其国以授周。今夫惰农信地实生百谷,不力于道,地窃其果稼而荒翳之。齐后信人之性酧让,不明于其道,举全境以付人,人实鸱义而有其国。凡人不修其道,随其心而师之,营欲茂滋,灾疾朋衅,戕身损寿,心斯害之矣。故曰:惟道可信。
天坠非道,不能悠久;苍生非贤,不能靖顺;庶政非材,不能和理。夫用道之人,不露其用,福滋万物,归功无有,神融业茂,灵庆悠长。知而辩之谓之识,知而不辨谓之道。识以理人,道以安人。夫鸡辰而作,负日任劳,流汗洒坠,夜分仅息,农夫之道也。俯拾仰取,钱心锥撮,力思搏精,希求利润,贾竖之道也。咽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炼仙,高土之道也。专情耑想,毕志所事,伦揆忘寝,谋効位思,人臣之道也。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才良,以安万姓,人主之道也。若由是类之,各顺序其志度,不替塞其业履,是为天下有道。导筋骨则形全,翦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克保此三全,是谓清贤。
道德盛则鬼神助信,义敦则君子合礼,义备则小人怀。有识者自是,无识者亦自是;有道者静默,喑钝者亦静默。物固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先号后笑,始吉终凶,身可亲而才不堪亲,才可敬而身不堪敬,敬甚则不亲,亲甚则不敬。亲之而疏,疏之而亲,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有以速为贵,有以缓为贵,有以直为贵,有以曲为贵,百事之宜其由甚微,不可不知。是富则身通,理势然也。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人情自然也。才多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贵富而益恭勤,可谓有德者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