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后
呜呼!文字显晦之故,夫岂偶然也哉?往余之乞二母双节诗于周太史书仓也,实介邵君二、罗君台山。越二年丁酉,孙君迟舟入都,余又举以相属。己亥孟冬,余客吴兴,得迟舟书。则太史赠言,久托台山邮寄,而台山踪迹渺不相知,浮沈之感,寤寐萦回。将裁书以询二,会二云之族需葵至自长洲,言戊戍重九,二北上过台山,于吴门台山出周太史贻余书轴,长尺有奇,厚几三寸,授二转寄。需葵曾受其书,由武林寄余,而余未之得也。是夕遂治装至武林求之,历五旬又二日,而後得之于望江门外,素不相识之人之手。盖二年以来,辗转付托,阅十有馀人。题缄之字,已磨灭殆尽,不可辨识,而缄封且半敝矣。启而读之,不惟双节赠言无恙也。太史从《永乐大典》辑录《金楼子》六卷,命致鲍君以文者亦俨然在焉。赍达以文相与,忻幸久之。夫需葵与余并以衣食奔走,前此之不相见者,几及十年,向非邂逅吴兴,余即再介二,求之太史赠言,尚可复得。而所谓《金楼子》者,势必渐就残佚,岁月愈深,人事递迁,其乌从而求之,又乌从而得之。说者谓余之乞言斋心饮涕,先灵殆呵护之顾。余则以为太史表徵阐幽之力,与以文拳拳稽古之心,实隐隐焉遥相契合。而《金楼子》之得以善本流布艺林,诚哉有数存焉!然则古今来文字之足以不朽者,其精神不可终,类如是矣。余闻台山归江右,後早游道山,今双节赠言,得补登集录。而《金楼子》以文梓入丛书,岂惟需葵为能不负二之托,抑台山有知,亦且含笑地下也已。
乾隆四十六年嘉平七日萧山汪辉祖跋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海国春秋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