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令狐生冥梦录
令狐譔者,刚直之士也,生而不信神灵,傲诞自得。有言及鬼神变化幽冥果报之事,必大言折之。所居邻近,右乌老者,家赀巨宫,贪求不止,敢为不义,凶恶著闻。一夕,病卒;卒之三日而再苏。人问其故,则曰:“吾殁之后,家人广为佛事,多焚楮币,冥官喜之,因是得远。”譔闻之,尤其不忿,曰:“始吾谓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曲法,富者纳贿而得圭,贫者无赀而抵罪,岂意冥府乃更甚焉!”因赋诗曰:
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
鬼神有德开生路,日月无光照覆盆。
贫者何缘蒙佛力?富家容易受天恩。
早知善恶都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诗成,朗吟数过。是夜,四烛独坐,忽有二鬼使,状貌狞恶,径至其前,曰:“地府奉追。”譔大惊,方欲辞避,一人执其衣,一人挽其带,驱迫出门,足不履地,须臾已至。见大官府若世间台、省之状。二使将譔入门,遥望殿上有王者被冕据案而坐。二使挟譔伏于阶下,上殿致命曰:“奉命追令狐譔已至。”即闻王者厉声曰:“既读儒书,不知自检,敢为狂辞,诬我官府!合付犁舌狱。”遂有鬼卒数人,牵捽令去。譔大惧,攀挽槛楣不得去,俄而槛折,乃大呼曰:“令狐譔人间儒士,无罪受刑,皇天有知,乞赐昭鉴!”见殿上有一绿袍秉笏者,号称明法,禀于王曰:“此人好訐,遽尔加罪,必不肯伏,不若令其供责所犯,明正其罪,当无词也。”王曰:“善!”乃有一吏,操纸笔置于譔前,逼其供状。譔固称无罪,不知所供。忽闻殿上曰:“汝言无罪,所谓‘一陌金钱便返魂,公私随处可通门’,谁所作也?”譔始大悟,即下笔大书以供曰:
伏以混沦二气,初分天地之形;高下三才,不列鬼神之数。降自中古,始肇多端。焚币帛以通神,诵经文以諂佛。于是名山大泽,咸有灵焉;古庙丛祠,亦多主者。盖以群生昏瞆,众类冥顽,或长恶以不悛,或行凶而自恣。
以强凌弱,恃富欺贫。上不孝于君亲,下不睦于宗党。贪财悖义,见利忘恩。天门高而九重莫知,地府深而十殿是列,立锉烧舂磨之状,具轮回报应之科,使为善者劝而益勤,为恶者惩而知戒,可谓法之至密,道之至公。然而威令所行,既前瞻而后仰;聪明所及,反小察而大遗。贫者入狱而受殃。宫者转经而免罪。惟取伤弓之鸟,每漏吞舟之鱼。赏罚之条,不宜如是。至如譔者,三生贱士,一介穷儒。左枝右梧,未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悔噬脐而莫及,耻摇尾而乞怜。今蒙责其罪名,逼其状伏。批龙鳞,探尤颔,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须,固知受祸。言止此矣,伏乞鉴之!
王览毕,批曰:“令狐譔持论颇正,难以罪加,秉志不回,非可威屈。今观所陈,实为有理,可特放还,以彰遗直。”仍命复追乌老,置之于狱。复遣二使送譔还家。譔恳二使曰:“仆在人间,以儒为业,虽闻地狱之事,不以为然,今既到此,可一观否?”二使曰:“欲观亦不难,但禀知刑曹录事耳。”即引譔循西廊而行,别至一厅,文簿山积,录事中坐,二使以譔入白,录事以朱笔批一帖付之,其文若篆籒不可识。譔出府门,投北行里余,见铁城巍巍,黑雾涨天,守卫者甚众,皆牛头曳面,青体绀发,各执戈戟之属,或坐或立于门左右。二使以批帖示之,即放之入,见罪人无数,被剥皮刺血,剔心剜目。叫呼怨痛,宛转其间,楚毒之声动地。至一处,见铜柱二,缚男女二人于上,有夜叉以刃剖其胸,肠胃流出,以沸汤沃之,名为洗涤。譔问其故。曰:“此人在世为医。因疗此妇之夫,遂与妇通。已而其夫病卒,虽非二人杀之,原情定罪,与杀同也,故受此报。”又至一处,见僧尼裸体,诸鬼以牛马之皮覆之,皆成畜类。有趦趄未肯就者,即以铁鞭击之,流血狼藉。譔又问其故。曰:“此徒在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而乃不守戒律,贪淫茹荤,故令化为异类,出力以报人耳。”最后至一处,榜曰:“误国之门。”见数十人坐铁床上,身具桎梏,以青石为枷压之。二使指一人示譔曰:“此即宋朝秦桧也。谋害忠良,迷误其主,故受重罪。其余亦皆历代误国之臣也。每一朝革命,即驱之出,令毒虺噬其肉,饥鹰啄其髓,骨肉糜烂至尽,复以神水洒之,业风吹之,仍复本形。此辈虽历亿万劫,不可出世矣。”譔观毕,求回。二使送之至家。譔顾谓曰:“劳君相送,无以为报。”二使笑曰:“报则不敢望,但请君勿更为诗以累我耳。”譔亦大笑。欠伸而觉,乃一梦也。及旦,叩乌老之家而问焉,则于是夜三更逝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