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代(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朦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赢瘦。脉代者。危脉也。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辩。
【体状诗】
动中而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主病诗】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洩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经》曰:代脉散者死。主洩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昔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者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