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中·少阴见证
少阴君火内属于肾,其脉弦大,外证肢节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耳聋、口干、多痰唾,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身重如山,烦躁不止。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姜附汤,过十日汗出而愈。若作阳证,误服凉药,以致发昏谵语,循衣摸床,吐血脉细,乃真气虚,肾水欲涸也。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肾水,此误也。真气既虚,反用凉药,以攻其里,是促其死也。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无虞。(少阴本热标寒而又中见太阳,本热之证,固不易治,况标阴为病,千头万绪,变态百出,令人接应不暇。然只在初时体察真切,用灸用温,亦非难事。良由初着一错,贻误到底,害人不少。至若无本热,而又无中见之太阳,一派阴寒,必死无疑。或速灸关元,重投丹附,亦在于觉之早,庶望其生。少阴误治而变诸败逆证,诚为费手。先生之论,专属形脏,故尚温补;仲景之论,惟言气化,故主承制。然论中用温者多,下者不过数条而已,况标本气化,今古难明,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倘于急下证而误温,杀人反掌;急温证而误下,冤沉海底。嗟!嗟!医之为道诚难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