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远战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缶、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
凡是与敌人隔河对峙的时候,如果我军想从远处渡河,就要多准备船只,并做出想从近处渡河的样子。这样敌人就必定要集中兵力来阻击,我军便可以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远处渡河袭击敌人。倘若没有渡河船只,则可以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等就便器材扎成排筏,也可以渡河。诚如兵法所说:“想从远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近处出击的样子。”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引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西汉初年,魏王豹刚投降汉朝,以探视母病为由,请求回到魏地。一魏国,立即切断黄河西岸临晋关的交通,反叛了汉朝,而与楚国订约讲和。汉帝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重新归顺朝廷,但魏王豹执意不听。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进击魏王豹,而魏王豹则在蒲坂驻扎重兵,封锁临晋关。韩信便在临晋广设疑兵,摆开船只,伪装成要从临晋渡河的样子,实际上却引兵从夏阳用木桶等将军队渡过了河,径直袭击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匆忙领兵迎战韩信部队,韩信挥军奋战,一举俘获魏王豹,平定了魏地,置为河东郡。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庄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