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教战
凡欲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凡是要兴兵打仗,必须要先训练部队作战。要使全军战士平时练好分散与集合的阵法,熟悉起坐和进退的号令,一旦派出与敌人进行战斗,可以根据旗帜的挥动而反应变化,可以从听钲鼓的声响而前进后退,这样,就每战必胜。诚如兵法所说:“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
战国时,魏将吴起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神而明之,是谓将事。”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说:“将士常常战死于没有打仗本领上,失败于缺乏灵活的战术。所以,用兵的法则,以训练部队为首要条件。一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全军。战法训练要教会部队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阵法与战术训练要教会部队懂得怎样由圆阵变方阵,由跪姿变立姿,由前进变停止,由向左转向右,由向前转向后,由分散变收拢,由集结变疏开。各种战法、阵法和战术变化都进行认真训练之后,才可以给部队配发兵器。这就是为将帅者的职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