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谷战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法曰:“山依谷。”
凡是行军作战,跨越险峻山岭地带而安营布阵时,必须依托山涧谷地,一是可得水草之利,二是可以凭险固守。这样,与敌交战就能取胜。诚如兵法所说:“部队在山地行军作战,必须沿着山谷行进,依托谷地设阵。”
后汉将马援为陇西太守,三绛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羌师数十万户亡出塞外,诸种万余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败焉。
东汉将领马援出任陇西太守的时候,三降羌以及与其勾结的塞外诸族,他们并作乱为寇,塞外诸族勾结作乱为寇,杀了长吏。马援亲率部队四千余人进行反击,追击至氏道县境。当时,羌兵驻扎在山上,马援率军占据山下有利地形,切断了羌兵的水源草地,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法。羌兵很快便处于穷途末路,其首领被迫率领数十万户羌人逃往塞外,而其它部族万金人全部归降马援。羌兵由于不懂得依托山谷安营布阵的好处,所以遭到了失败。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