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六年
【原文】
【经】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二月,公侵郑。
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传】
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群臣之所闻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弃之,不亦诬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夏,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使孟懿子往报夫人之币。晋人兼享之。孟孙立于房外,谓范献子曰:“阳虎若不能居鲁,而息肩于晋,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献子曰:“寡君有官,将使其人。鞅何知焉?”献子谓简子曰:“鲁人患阳虎矣,孟孙知其衅,以为必適晋,故强为之请,以取入焉。”
四月己丑,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月,晋阎没戍周,且城胥靡。
秋八月,宋乐祁言于景公曰:“诸侯唯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乐祁告其宰陈寅。陈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见溷而行。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绵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陈寅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赵氏,又有纳焉。以杨楯贾祸,弗可为也已。然子死晋国,子孙必得志于宋。”范献子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执乐祁。
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
冬十二月,天王处于姑莸,辟儋翩之乱也。
【翻译】
【经】
流年春季,周历正月癸亥日,郑国的游速率领军队灭掉许国,将许国国君拘捕回郑国。
二月,定公发兵攻打郑国。
定公从攻打郑国的地方回来。
夏季,,季孙斯、仲孙何忌去到晋国。
秋季,晋国人拘捕了宋国行人乐祁犁。
冬季,在城中筑城。
季孙斯、仲孙忌率领军队包围郓地。
【传】
六年春季,郑国灭亡了许国,这是由于楚国战败,不能救援。
二月,定公发兵侵袭郑国,夺取匡地,这是为晋国去讨伐郑国的攻打胥靡。去的时候不向卫国借路;等到回来,阳虎让季桓子、孟献子从卫国国都的南门进入,从东门出去,住在豚泽。卫灵公发怒,派弥子瑕追赶他们。公叔文子已经告老退休了,坐了人拉的车子去进见卫灵公,说:“怨恨别人而效法他,这是不符合礼的。鲁昭公遭遇危险的时候,君王准备用文公的舒鼎、成公的宝龟、定公的鞶鉴作为赏赐,如果有人能送回鲁昭公,对这些宝物就可以任意选用一件。君王的儿子和几位臣下的儿子,诸侯如果为鲁昭公操心,就可以把他们送去作为人质。这是下臣们所听到的。现在将要用小小的愤恨掩盖过去的恩德,恐怕不可以吧!太姒的儿子,惟有周公、康叔是互相和睦的,而现在要效法小人而丢掉和睦,不是受骗吗?上天将要让阳虎的罪过增多而使他灭亡,君王姑且等着,怎么样?”卫灵公就停止出兵。
夏季,季桓子去到晋国,这是为了奉献郑国的俘虏。阳虎强派孟懿子前去向晋夫人回送财礼。晋国人同时设享礼招待他们。孟孙站在房外,对范献子说:“阳虎如果在鲁国住不下去,卸除职任而来晋国,晋国不让他做中军司马,有先君在上!”范献子说:“寡君设置官职,将要选择适当的人选,鞅知道什么?”范献子对赵简子说:“鲁国人讨厌阳虎了。孟孙看到了这预兆,认为阳虎一定会来晋国,所以竭力为他请求,以期求得禄位而进入晋国。”
四月十五日,吴国的太子终累打败楚国的水军,俘虏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个大夫。楚国大为恐惧,害怕灭亡。子期又带着陆军在繁扬被战败。令尹子西高兴地说:“现在可以治理了。”从这时开始把郢都迁到鄀地,改革政治,来安定楚国。
成周的儋翩率领王子朝的部下依仗郑国人,准备在成周发动叛乱,郑国在这时攻打冯地、滑地、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月,晋国的阎没到成周戌守,并且在胥靡筑城。
秋季,八月,宋国的乐祁对宋景公说:“诸侯中间惟有我们事奉晋国,现在使者不去,晋国恐怕要怨恨我们了。”乐祁把话告诉了他的宰臣陈寅。陈寅说:“一定会让您去。”过了些时候,宋景公对乐祁说:“唯有寡人对您的话感到高兴,您一定得去!”陈寅说:“您立了继承人再动身,我们家也不会灭亡,希望国君也认为我们是明知困难才去的。”乐祁就让溷拜见了宋景公才动身。赵简子迎接乐祁,和他在绵上喝酒,乐祁奉献六十面杨木盾牌给赵简子。陈寅说:“从前我们事奉范氏,现在您事奉赵氏,又有进奉的东西,用杨木盾牌招来祸患,设法办了。然而由于您出使晋国而死,子孙必然在宋国得志。”范献子对晋定公说:“由于国君的命令越过别国而出使,没有正式报告使命而私自饮酒,不尊敬两国国君,不能不加以讨伐。”于是晋国就逮捕了乐祁。
阳虎又和鲁定公与三桓在周社盟誓,和国内的人们在亳社盟誓,在五父之衢诅咒。
冬季,十二月,周敬王住在姑莸,这是为了逃避儋翩的祸乱。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