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三年
【原文】
【经】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陆浑之戎。
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
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葬郑穆公。
【传】
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
秋,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酖之,及叶而死。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洩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翻译】
【经】
三年春季,周历正月,鲁宣公三年,春季,周历正月,祭祀天的牛“之”嘴受伤了,重新占十一头牛来祭夭,这头牛死了,于是就不祭祀天了。但仍然祭祀泰山、黄河和东海。
安葬匡王。
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的戎人。
夏季,楚国入侵郑国。
秋季,赤狄入侵齐国。
宋国军队包围曹国。
冬季十月丙戌,郑伯兰去世。
安葬郑穆公。
【传】
三年春季,没有举行郊祭却举行望祭,这都不合于礼。望祭,是属于郊祭的一种,不举行郊祭,也不必举行望祭了。
晋成公发兵攻打郑国,到达郔地。郑国和晋国讲和,士会到郑国地结盟约。
楚庄王发兵攻打陆浑的戎人,到达雒水,在周朝的直辖地域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乱,把鼎迁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夏季,楚国人入侵郑国,这是由于郑国倾向晋国的缘故。
宋文公即位的第三年,杀了同胞弟弟须和昭公的儿子,这是出于武氏的谋划。于是就让戴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马子伯的客馆里攻打武氏,把武公、穆公的族人全部驱赶出国。武公、穆公的族人用曹国的军队攻打宋国。
秋季,宋国军队包围曹国,以报复武氏的叛乱。
冬季,郑穆公去世。当初,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名叫燕姞,梦见天使给她一支兰花,说:“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把兰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花的香味在全国数第一,佩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它一样地爱你。”不久以后,文公见到燕姞,给她一支兰花而让她侍寝。燕姞告诉文公说:“我的地位低贱,侥幸怀了孩子。如果别人不相信,敢请把兰花用来作为信物。”文公说:“好。”生了穆公,取名叫兰。郑文公奸淫了郑子的妃子叫做陈妫的,生了子华、子臧。子臧得了罪而离开了郑国。郑文公将子华诱骗到南里并杀死了他,又派坏人把子臧杀死在陈、宋两国之间。又在江国娶妻,生了公子士。公子士到楚国朝见,楚国人给他喝了毒酒,到叶地就死了。又在苏国娶妻,生了子瑕、子俞弥。俞弥早死。泄驾讨厌子瑕,郑文公也讨厌他,所以没有立为太子。郑文公赶走公子们,公子兰逃亡到晋国,跟随晋文公攻打郑国。石癸说:“我听说姬、姞两姓适合于成为配偶,他们的子孙必定蕃衍。姞,就是吉人的意思,是后稷的嫡妻。现在公子兰是姞氏的外甥,上天或许要使他光大,必然会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蕃盛。如果先接纳他为国君,就可以保持他的宠信。”于是石癸就和孔将鉏、侯宣多收纳了公子兰,在大宫里盟誓以后而立了公子兰为国君,以此与晋国讲和。郑穆公有病,说:“兰花死了,我也许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它出生的。”割掉了兰花,郑穆公就死了。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