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二十二年
【原文】
【经】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冬,公如齐纳币。
【传】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翻译】
【经】
二十二年春,周历正月,大肆减省、节约。
癸丑日,安葬鲁桓公夫人文姜。
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
夏季五月,无事。
秋季七月丙申日,鲁庄公与齐高傒在防地盟会。
冬季,鲁庄公到齐国去献礼。
【传】
二十二年春季,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陈国的敬仲和颛孙逃亡到齐国。颛孙又从齐国逃亡到鲁国来。齐桓公想任命敬仲做卿,他辞谢说:“寄居在外的小臣如果有幸获得宽恕,能在宽厚的政治之下,赦免我的缺乏教训,而得以免除罪过,放下恐惧,这是君王的恩惠。我所得的已经很多了,哪里敢接受这样的高位而很快地招来官员们的指责?谨昧死上告。《诗》说:‘高高的车子,招呼我用的是弓。难道我不想前去?怕的是我的友朋。’”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工正官。
敬仲招待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晚了,桓公说:“点上烛继续喝酒。”敬仲辞谢说:“臣只知道白天招待君主,不知道晚上陪饮。不敢遵命。”君子说:“酒用来完成礼仪,不能没有节制,这是义;由于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不使他过度,这是仁。”
当初,懿氏要把女儿嫁给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说:“吉利。这叫做‘凤凰飞翔,唱和的声音嘹亮。妫氏的后代,养育于齐姜。第五代就要昌盛,官位和正卿一样。第八代以后,没有人可以和他争强。’”陈厉公是蔡国女人所生,所以蔡国人杀了五父而立他为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时候,有一个成周的太史用《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占筮,占得的《观》卦变成《否》卦。周太史说:“这就叫做‘出聘观光,利于作上宾于君王’。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了吧!但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孙。光,是从另外地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起于天而行于土上,这就是山。有了山上的物产,又有天光照射,这就居于地土上,所以说‘出聘观光,利于作上宾于君王’,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奉束帛玉璧,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具备了,所以说‘利于作上宾于君王’。还有等着观看,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后代吧!风行走最后落在土地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别国吧!如果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姜是太岳的后代。山岳高大可以与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陈国衰亡,这个氏族就要昌盛吧!”
等到陈国第一次灭亡,陈桓子才在齐国有强大的势力,后来楚国再次灭亡陈国,陈成子取得了齐国政权。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谱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