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七年
【原文】
【经】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夏,穀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
七年春,穀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翻译】
【经】
七年,春天,二月,己亥这一天,咸丘被焚烧。
夏天,毅国国君绥来鲁国朝见。邓国国君来鲁国朝见。
【传】
七年春季,穀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轻视他们。
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
秋季,郑军、齐军、卫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冬季,曲沃伯诱骗晋国小子侯,把他杀死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