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天官冢宰·叙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所在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来作为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天官冢宰,让他率领下属,而掌管天下的治理,辅佐王使天下百姓各自安守本分。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治官的属官有:大宰,由卿一人担任;小宰,由中大夫两人担任;宰夫,由下大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有十二人、徒有一百二十人。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正,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还另外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宫伯,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膳夫,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庖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内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一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亨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五十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甸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兽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渔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渔人,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鳖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十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腊人,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医师,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食医,由中士二人担任。
疾医,中士八人。
疾医,由中士八人担任。
疡医,下士八人。
疡医,由下士八人担任。
兽医,下士四人。
兽医,由下士四人担任。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正,由中土四人担任,下土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酒人,由奄十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浆人,由奄五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浆十五人,奚一百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凌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笾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醢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由奄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由奄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冪人,由奄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女幕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宫人,由中士四人担任,下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舍,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冪人,由下士一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掌次,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府,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玉府,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内府,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由中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会,由中大夫二人担任,下大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上士八人,中土十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司书,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内,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岁,由上士四人担任,中士八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职币,由上士二人担任,中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司裘,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信人、徒八十人。
内宰,由下大夫二人担任,上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内小臣,由奄上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阍人,王宫每个门设四人,御苑中离宫也每个门设四人。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寺人,在王的正内,一共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内竖,人数比寺人多一倍。
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嫔九人、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另外还配有奚八人,女史八人,另外还配有奚十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妇功,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丝,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徒十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典枲,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三人、奚八人。
内司服,由奄一人担任,女御二人[兼领其事],另外还配有奚八人。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缝人,由奄二人担任,女御八人[兼领其事],另外还配有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染人,由下土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追师,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屦人,由下士二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夏采,由下士四人担任,另外还配有史一人,徒四人。
- 推荐作品: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