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十一 治卒心腹烦满方
治卒心腹烦满方
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
又方:青布方寸,鹿角三分,乱发灰二钱匕。以水二升,煮令得一升五合。去滓,尽服之。
又方: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三升。
又方:取比轮钱二十枚,水五升,煮取三沸。日三服。
又方:捣香菜汁,服一二升。水煮干姜亦佳。
又方:即用前心痛栀子豉汤法,瘥。
又方:黄芩一两,杏仁二十枚,牡蛎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治厥逆烦满常欲呕方。小草、桂、细辛、干姜、椒各二两,附子二两(炮)。捣,蜜和丸,服如桐子大四丸。
治卒吐逆方。灸乳下一寸,七壮,即愈。
又方: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文头各一壮,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一壮,愈。
此本杂治中,其病亦是痰壅霍乱之例,兼宜根据霍乱条法治之。人卒在此上条,患者亦少,皆因他病兼之耳。或从伤寒未复,或从霍乱吐下后虚燥,或者劳损服诸补药痞满,或触寒热邪气,或食饮协毒,或服药失度,并宜各循其本源为治,不得专用此法也。
附方《千金方》治心腹胀,短气。以草豆蔻一两,去皮为末。以木瓜生姜汤下半钱匕。
《斗门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方。浓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良。亦治反胃止泻,甚妙。
《经验方》治食气遍身黄肿,气喘,食不得,心胸满闷。
不蛀皂角(去皮子,涂好醋,炙令焦,为末)一钱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为度。
如常服,消酒食。
《梅师方》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圣惠方》治肺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蜜半盏,和蒸令软。时时含一枣大,咽津。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