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纷华
胡子曰:行纷华波动之中,慢易之心不生。居幽独得肆之处,非僻之情不起,上也。起而以礼制焉,次也。制之而不止者,昏而无勇也。理不素穷,勇不自任,必为小人之归,可耻之甚也。
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则以事为大,而处之也难。
人欲盛,则于天理昏。理素明,则无欲矣。处富贵乎?与天地向其通。处贫贱乎?与天地同其否。安死顺生,与灭地同其变,又何宫室、妻妾、衣服、饮食、存亡、得丧而以介意乎?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存斯志,行斯道,躬耕于野,上以奉祀事长,下以慈幼延交游,于身足矣。易曰:不家食,吉。是命焉,乌能舍我灵龟而逐人之昏昏也?
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机要也。
人之于天地,有感必应,犹心之于身,疾痛必知焉。
物不独立必有对,对不分治必交焉,而文生矣。物盈于天地之间,仁者无不爱也,故以斯文为己任,理万物而与天地参矣。
或问王通曰:子有忧疑乎?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虽然,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又曰:心迹之判久矣,吾独得不二言乎!或问曰:通有二言,何也?曰:仁则知通之言一,不仁则以通言为二。若心与迹判,则是天地万物不相管也,而将何以一天下之动乎?
天下莫大于心,患在不能推之尔。莫久于性,患在不能顺之尔。莫成于命,患在不能信之尔。不能推,故人物内外不能一也。不能顺,故死生昼夜不能通也。不能信,故富贵贫贱不能安也。
事物属于性,君子不谓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后能治。裁制属诸心,君子不谓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后能存。
不仁见天下之事大,而执天下之物固,故物激而怒,怒而不能消矣。感物而欲,欲而不能止矣。穷理尽性以成吾仁,则知天下无大事,而见天下无固物。虽有怒,怒而不迁矣。虽有欲,欲而不淫矣。
庄周曰: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非知伯夷者也。若伯夷,可谓全其性命之情者矣。谓之“死名”可乎?周不为一世用,以保其身可矣,而未知天下之大本也。
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是故君子必谨其所以言,则不招谤诽,取怨辱矣。
士学于文而知道,则关键节目之言未尝不三复也,君学于政而知道,则几会本原之事未尝不三令五申也。知之,则因非而知是,不知,则指是以为非。
人君尽下,则聪明开,而万里之远亲于衽席。偏信,则昏乱,而父子夫妇之间有远于万里者矣。人君欲救偏信之祸,莫先于穷理,莫要于寡欲。穷理寡欲,交相发者矣。去圣既远,天下无人师,学者必因书记语言以知理义之精微。知之、则适理义之周道也。不然,则为溺心志之大阱矣。
人尽其心,则可与言仁矣,心穷其理,则可与言性矣,性存其诚,则可与言命矣。
敬则人亲之,仁则民爱之,诚则鬼神享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大贤之分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者,圣人之分也。
或问人可胜天乎?曰人而天,则天胜。人而不天,则天不胜。
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
人者,天地之精也,故行乎其中而莫御。五行,万物之秀气也,故物为之用而莫违。
三王,正名与利者也,故其利大而流长。五霸,假名争利者也,故其利小而流近。
形形之谓物,不形形之谓道。物拘于数而有终,道通于化而无尽。
古之学者求天知,今之学者求人知。古之仕者行己,今之仕者求利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