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闺智部·谢小娥
【原文】
原文
谢小娥者,豫章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段氏。故二姓常同舟,贸易江湖间。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皆为劫盗所杀,二姓之党歼焉。小娥亦伤脑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初,小娥父死时,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猿,门东草。’”又数日后,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能解,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得。至元和八年,李公佐罢江西从事,泊舟建业,登瓦官寺阁。僧赍物为李述之,李凭栏书空,疑思嘿虑,忽然了悟,令寺童疾召小娥,谓之曰:“杀汝父者申兰,杀汝夫者申春也,其日‘车中猿’者,车字之中乃‘申’字,申非属猴乎?草下有门,门中有东,‘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一日,是‘春’字。其为申兰、申春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密书四字于衣,誓访二贼以复其冤。更为男子服,佣保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纸榜子召佣者,娥应召,问其主,果申兰也。娥心愤貌顺。(边批:大有心人。)在兰左右,积二岁余,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之。每睹谢之衣物器具,未尝不暗泣。兰与春,宗昆弟也,春家在大江北独树浦,往来密洽。一日春携大鲤兼酒诣兰,至夕,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覆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边批:贼在掌中,从容摆布。)抽佩刃先斩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货至数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人,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嘉其孝节,免死,娥竟剪发为尼以终。(边批:还当旌异,岂特免死?)
谢小娥是豫章商贩的女儿。在她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父亲将她许配给了历阳人段氏,两家常常同船往来江湖之间做生意。谢小娥十四岁那年正式过门,但是没有多久父亲和丈夫就遇上贼匪被劫杀了,两家的亲友都无一幸免。谢小娥自己也伤了头,折了脚,掉入江中漂流,后来被其他商船救起,一晚上才活过来。从此谢小娥就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活,最后来到上元县,投靠了妙果寺尼姑净悟。当初,谢小娥父亲死的时候,小娥曾经梦到父亲对自己说:“杀我的人,‘车中猿,门东草’。”几天以后,又梦到丈夫说:“杀我的人,‘禾中走,一日夫’。”谢小娥想不出这两句话有什么意思,就写下这些话,到处求访智者解答语谜,但是过了多年之后仍然没有解开。唐宪宗元和八年,李公佐辞了江西从事之官后乘船来到建业,登临瓦宫寺楼阁,寺中的僧人将谢小娥的遭遇告诉了李公佐。李公佐靠在栏杆上用手指不停地在空中比划,一面沉吟思索,突然解出语谜,赶紧让寺中小童将谢小娥叫来,对她说:“杀你父亲的人叫申兰,杀你丈夫的人叫申春。所谓‘车中猿’,‘车’的中间是一个‘申’字,而且‘申’不就是属猴吗?草下面有门,门中有东,这是个‘兰’字,而‘禾中走’就是穿田而过,也是一个‘申’字。‘一日夫’,‘夫’上面有‘一’笔,下面有个‘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因此杀害你父亲和丈夫的人很明显地就是申兰和申春。”谢小娥听后痛哭不止,再次叩头拜谢李公佐,并在衣服内里上写下了‘申兰申春’四个字,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两个贼人,为自己的父亲和丈夫报仇。从此,谢小娥改换男装,为人佣工。一年以后,谢小娥来到浔阳,看到有人贴出告示招佣人,谢小娥便前去应征,询问主人的姓名,发现是申兰。谢小娥心头涌起一股恨意,但是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边批:谢小娥是个有心人。)两年多过去了,谢小娥在申兰身边非常得宠,凡是财物收支都要交由她经手。谢小娥每当看到故人的衣物,只能暗自流泪伤心。申兰和申春是同宗兄弟,申春住在江北的独树浦,兄弟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来往密切。一天,申春带来一条大鲤鱼、水果以及好酒来探望申兰,兄弟俩以及其他贼人酣饮到半夜,后来其他贼人都相继离开了,只剩下申春醉倒在内室中,而申兰也不胜酒力,醉卧在庭院里。谢小娥暗中把申春反锁在内室,(边批:贼人在掌握之中,可以从容摆布。)抽出佩刀,割下了申兰的脑袋。然后邀集邻人帮忙,擒拿下被锁在内室的申春。经过清理,他们历年所虏获的财货,总共有数千万之多。申兰、申春还有数十个党羽,谢小娥平时早就已经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将他们一一擒下斩杀。当时浔阳太守为了嘉勉谢小娥的孝行,免去了谢小娥杀人的死罪。后来谢小娥竟削发出家,终身为尼。(边批:还应该表彰谢小娥的行为,怎么能只免死呢?)
〔评〕其智勇或有之,其坚忍处,万万难及。
(评译)一般人可能会有谢小娥的智慧和勇气,但是这份多年来寻访贼人的坚忍精神,却是万万不及的。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宋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