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兵智部·李存进 樊若水
【原文】
原文
晋副总管李存进造浮梁于德胜。旧制浮梁须竹笮、铁牛、石囷。存进以苇笮维巨舰,系于土山巨木,逾月而成。浮梁之简便,自存进始。
后梁时期,晋国的副总管李存进,在德胜建造了一座浮桥。原先建造浮桥的方法是用竹索、铁牛(沉在水中绑竹索用)、石囷(放在岸上固定竹索)。李存进却让人用苇索绑在巨船上,然后固定在土山的大树上面,一个多月就把浮桥造好了。这种简便的浮桥的造法就是由李存进开始的。
唐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归宋。乃渔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系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因诣阙上书,请造浮梁以济。议者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帝不听,擢若水右赞善大夫,遣石全振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絙,自荆渚而下,先试于石碑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寸尺。
南唐池州人樊若水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之后,想投降宋朝,他先假装在采石一带的江面上钓鱼,划着小船,先把绳索系到南岸,然后急调船头划向北岸,往返着测量江面的宽窄。接着再上书宋太祖请求建造浮桥。有人批评他说,江面这么广阔,江水又深不可测,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请求建浮桥渡江的,太祖却没有听这些意见,而是擢升樊若水为右赞善大夫,派石全振前往荆湖,监督建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用巨大的船舰装载巨竹,从荆湖顺流而下,先在石碑口尝试着搭建浮桥。再在采石搭建浮桥,三天之内全部建造完成了,宽窄竟然一尺一寸也不差。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