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魏三·魏太子在楚
魏太子在楚。谓楼子于鄢陵曰:“公必且待齐、楚之合也,以救皮氏。今齐、楚之理,必不合矣。彼翟子之所恶于国者,无公矣。其人皆欲合齐、秦外楚以轻公,公必谓齐王曰:‘魏之受兵,非秦宾首伐之也,楚恶魏之事王也,故劝秦攻魏。’齐王故欲伐楚,而又怒其不己善也,必令魏以地听秦而为和。以张子之强,有秦、韩之重,齐王恶之,而魏王不敢据也。今以齐、秦之重,外楚以轻公,臣为公患之。钧之出地,以为和于秦也,岂若有楚乎?秦疾攻楚,楚还兵,魏王必惧,公因寄汾北以予秦而为和,合亲以孤齐,秦、楚重公,公必为相矣。臣意秦王与樗里疾之欲之也,臣请为公说之。”
魏国太子在楚国做质子。派人到鄢陵对楼鼻说:“先生一定要等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来拯救皮氏。现在看齐国、楚国的形势一定不会联合。况且那翟强在魏国所厌恶的,没有超过先生的了。他的人都想联合齐国、秦国疏远楚国来轻视先生,先生一定会对齐王说:‘魏国遭到兵祸,并非秦国率先攻打它,楚国憎恨魏国服事大王,所以劝说秦国攻打魏国的。’齐王因此要讨伐楚国,并且恼怒楚国对自己不亲善,一定会让魏国用土地服从秦国来求和。凭着张仪的本事,拥有秦国、韩国雄厚的实力,齐王憎恶他,而魏王也不敢仗恃张仪。现在翟强等人以齐国、秦国雄厚的实力,疏远楚国来轻视先生,臣下为先生担忧。齐国与楚国割让土地用来同秦国讲和,难道会听凭楚国任意而为吗?秦国猛攻楚国,楚国收兵,魏王一定害怕,先生于是就可献出汾水以北之地送给泰国求和,同秦国合亲来孤立齐国。秦国、楚国重视先生,先生一定能做相国。遴下意料秦王和樗里疾想要的就是这些,臣下请求替先生去游说。”
乃请樗里子曰:“攻皮氏,此王之首事也,而不能拔,天下且以此轻秦。且有皮氏,于以攻韩、魏,利也。”樗里子曰:“吾已合魏矣,无所用之。”对曰:“臣愿以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有皮氏,国之大利也,而以与魏,公终自以为不能守也,故以与魏。今公之力有余守之,何故而弗有也?”樗里子曰:“奈何?”曰:“魏王之所者恃者,齐、楚也;所用者,楼(广鼻)、翟强也。今齐王谓魏王曰:‘欲讲攻于齐王兵之辞也,是弗救也。’楚王怒于魏之不用楼子,而使翟强为和也,怨颜已绝之矣。魏王之惧也见亡,翟强欲合齐、秦外楚,以轻楼(广鼻);楼(广鼻)欲合秦、楚外齐,以轻翟强。公不如按魏之和,使人谓楼子曰:‘子能以汾北与我乎?请合与楚外齐,以重公也,此吾事也。’楼子与楚王必疾矣。又谓翟子:‘子能以汾北与我乎?必为合于齐外于楚,以重公也。’翟强与齐王必疾矣。是公外得齐、楚以为用,内得楼(广鼻)、翟强以为佐,何故不能有地于河东乎?”
于是使者对樗里疾说:“攻下皮氏,这是秦王要做的第一位要事,如果不能攻下,天下诸侯将因此轻视秦国。况且占据皮氏,从那里来进攻韩国、魏国,是非常便利的。”樗里疾说:“我已经同魏国讲和,没有借用皮氏的必要了。”使者回答说:“臣下愿意用自己鄙俗的心理来揣度一下先生,先生不要因此怪罪。据有皮氏,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而把它送还给魏国,先生始终自认为不能守住它,所以就给了魏国。先生有余力来据守皮氏,为什么不去占有它呢?”樗里疾说:“那应该怎么办呢?”使者说,“魏王所依靠的,是齐国、楚国;所重用的,是楼鼻、翟强。现在齐王对魏王说,‘魏国想要同齐国交战:这是大王兵士所说的。’这样齐国是不会救援魏国的。楚王恼怒魏国不重用搂鼻,而派翟强去同秦国讲和,怨恨魏国要同它断交,已经看得出来了。魏王惧怕魏国被灭掉,翟强要联合齐国、秦国排斥楚国,来轻视楼鼻;楼鼻要联合秦国、楚国排斥齐国,来轻视翟强。先生不如停止同魏国讲和,派人对楼鼻说:“您能把汾水之北送给我吗?就请同楚国联合疏远齐国,使先生受到重用,是我的事。’楼鼻和楚王一定急于行事。再派人对翟强说。“您能把汾水之北送给我吗?一定同齐国联合,疏远楚国,来使先生受到重用。’翟强同齐王一定急于这样做。这样先生外得齐国、楚国可以驱使,内得楼鼻、翟强作为辅佐,有什么原因不能在河东拥有土地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