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齐二·权之难齐燕战
权之难,齐、燕战。秦使魏冉之赵,出兵助燕击齐。薛公使魏处之赵,谓李向曰:“君助燕击齐,齐必急。急必以地和于燕,而身与赵战矣。然则是君自为燕东兵,为燕取地也。故为君计者,不如按兵匆出。齐必缓,缓必复与燕战。战而胜,兵罢弊,赵可取唐、曲逆;战而不胜,命悬于赵。然则吾中立而割穷齐与疲燕也,两国之权,归于君矣。”
权地之战,是齐国、燕国交兵。秦国派魏冉到赵国去,促使赵国出兵帮助燕国攻打齐国。盂尝君派魏处到赵国去,对李兑说:“您帮助燕国攻打齐国,齐国一定危急。危急一定用土地和燕国讲和,反过来会亲自和赵国交战。这样一来,那么您自己就成了燕国向东方进攻的军队,为燕国夺取土地。所以为您考虑,不如按兵不动。齐国的形势一定缓和,缓和一定再与燕国交战。如果燕国取脞,燕军就会疲劳不堪,赵国可以乘机夺取唐地、曲逆;如果燕国不能取胜,它的命运就悬挂在赵国手里。这样一来,那么您严守中立并且可以从困境中的齐国和疲惫的燕国割取土地,两个国家的大权,就归您掌管了。”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