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秦三·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语曰:‘人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复于王前耶!
范雎通过王稽的帮助来到秦国,他向秦昭王献书说:“臣听说贤明的国君主政,有功劳的必然得到奖赏,有能力的一定授予官职;功劳大的俸禄就多,战功多的爵位就高,能治理民众的担任的官职就大。没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让他任职,有能力的人绝不会被埋没。如果大王觉得臣的话说得对,就请大王依照这些执行,臣自信这些有利于国家政治。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对,那臣即使久留于秦也没有什么作用。
“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谚语道:‘一般的君王总是对喜欢的人奖赏,对厌恶的人施以惩罚。贤明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总是奖赏有功的人,惩罚有罪的人。’现在,我的胸膛挡不住杀人用的垫板,我的腰板抵不住利斧,我怎敢拿毫无把握的计策上献给大王呢?臣虽鄙贱不足以闻,大王又难道会认为举荐臣的人(指王稽)胆敢欺诈大王吗?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耶?已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耶!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
“臣听说,周之砥卮、宋之结绿、魏之悬黎、楚之和璞,都是为璞所遮的美玉,虽然最初的时候工匠不能辩别,可是它们最终成为天下有名的宝器。既然这样,那么圣王所遗弃的人难道对国家就没有用途吗?臣听说善于治家的,就要取之于国;善于治国的,就要取之于诸侯。正因为天下有明君贤主,各诸侯国才不可能独据贤士。究其原因,在于昏庸的诸侯们空有眼珠,不能识才,以致让人才流失。正如医术高明的医生能预测生死一样,贤明的君主能够洞察事情的成败,有利就实行,有害就放弃,疑惑不定就不妨尝试一下。这是尧、禹、汤等圣主也无法改变的通则。
书上,秦王说之,因谢王稽说,使人持车召之。
“至关重要的言语,臣不敢写在这里;而一些肤浅的话语又不值一说。臣内心惴惴不安,也许是臣的愚味无知,使言语不符合大王心意,或者是因为臣出生贫寒,不足以听信。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么我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稍微腾出一点游览观赏的时间,我将当面进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