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震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来厉,乘刚也。震苏苏,位不当也。震遂泥,未光也。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震卦》的卦象是震(雷)下震(雷)上,为雷相重叠之表象,好像震动的雷声;君子应悟知恐惧惊惕,修身省过。 “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表明恐惧之后从而谨慎从事,能够致福;“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说明君子懂得做人的法则。“惊雷震动,有危难”,六二爻凌驾于初九爻阳刚的上面,故可能出现危险。“雷震动恐惧不安“,说明六三爻所处的位置,不中不正,不适当。“由于雷震动而坠陷泥污中,不能自拔”,说明其志气不能发扬光大。“雷上下震动均有危难”,但能知恐惧而谨慎行动;处事恪守中道,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由于雷震动恐惧而畏缩不前”,因为上六爻其位不正;虽然有凶险却不致受害,这是因为能够看见近邻的危险及时戎备,因而能防患于未然。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