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景物描写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域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十九个省、市。另一方面体现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在《粤西游日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
语言特色
灵动传神
《徐霞客游记》的另一处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作者描写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他写自己在丹江漂流的情景,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山岚重叠竞秀生动地写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泛光欲舞则是对两岸的桃树李树缤纷绽放,花势良好的生动描写,他写龙虎山龟峰的水市洞是时朔风舞泉, 游洋乘空声色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徘徊不能去,,把水帘洞飞泉灵动的状态、色彩、声音、气势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修辞应用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魅力还表现他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一是生动贴切的比喻。他把桂林的叠彩山层层叠叠的山石比作浪花和鲜花,说是如浪痕腾涌,花尊攒簇,令人目眩,把桂林一座座俊俏秀丽的山峰比作一个个美人,说是尤婷婷作搔首态,《雁荡山游记》中写玉女峰好像是头戴花饰的少女,说是顶有春花, 宛然插髻,把山石比作大象、乌龟、蟾蜍、花卉、彩带等更是数不尽数。各种比喻无不新鲜贴切、奇特生动。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徐霞客游历到云南洱海时,,对水流湍急的普陀崆峡谷情有独钟,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崆中愈骤,崆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或为龃龉,或为剑戟,或为犀象,或为鸷鸟,百态以极其搏截之势,而水终不为所阻,或跨而出之,或穿而过之,或挟而潆之,百状以尽超越之观。一连用了九个或,来表达自己对深峡陡崖的惊叹与赞美。三是丰富阅历基础上的比较。在《黄草坝札记》中,他写迤东之县,通海为最盛;迤东之州,石屏为最盛;迤东之堡聚,,宝秀为最盛皆以免于普祸也。县以江川为最调,州以师宗为最敝堡聚以南庄诸处为最惨,皆为普所蹂躏也。比较说滇东所有的县里,通海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州里,石屏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堡聚里,宝秀是最兴盛的,则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普通名胜祸害。而这些县城里江川是最衰败的,州郡里师宗是最衰败的,堡聚里南庄是最凄衰败的,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普通名胜祸害的缘故。徐霞客以他丰富的地域阅历通过比较给出了较为综合的分析。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