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四 法王缘起
吐蕃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教首领主佛教,亦有二。人王以土地养法王,而不知有中国;法王代人王化人民,而遵奉朝廷。其教,王与二法王更相为师弟。大法王将没通“殁”,死亡,即先语二法王以托生之地。二法王如其言往求之,必得所生,即抱奉归养为王,而传之道。其抱归时,虽年甚幼,而前生所遗事,如探环穴中,历历不爽。二法王没,亦先语于王,而往觅与抱归传教,亦如之。其托生之家,各不甚遥绝,若只借为萌芽,而果则不易也。大与二,亦只互为渊源,而位则不更也此即所谓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
吐蕃国有法王、人王。人王主掌军事,最初有四个,今天合并为一个。法王主掌佛教,也有两个。人王用土地来养法王,却不知有中国;法王代替人王教化人民,但尊奉朝廷。他们的教规,大法王与二法王互相更替作为师弟。大法王将死时,就事先对二法王告知托生之地。二法王按照他的话前去寻找,必定找到转生的人,马上抱回来奉养作为大法王并且传授给他教旨。他抱回来的时候,虽然年龄非常幼小,但前生的遗事,如伸手从环形洞穴中取出来一样,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二法王死时,也是事先告知给大法王托生之地,而且前去寻找与抱回来传教,也是如此。他们托生的人家,各自不十分遥远隔绝,好似只借以作为萌生的幼芽,但结果却不变。大法王与二法王,也只是互为渊源,而地位则不变更。
庚戌年公元1610年,二法王曾至丽江,遂至鸡足。
庚戌年,二法王曾到过丽江,进而到了鸡足山。
大宝法王于嘉靖间朝京师,参五台。
大宝法王在嘉靖年间朝见京师,参拜五台山。
丽江北至必烈界,几两月程。又两月,西北至大宝法王。
丽江往北到必烈境内,将近两个月的路程。又走两个月,往西北通到大宝法王住地。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常言道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