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拜舞已毕,侍立两旁。王母环而顾之,不觉慈颜开霁,曰:“曩者吾在瑶池,悲大道之不明,凡习道者,半为邪教所惑。久则党羽结成,悖逆圣朝,人民遭受其害。因传懿旨,阐明大道,俾习之者知其何者为正孰,何者为旁迕,何者为旁中之旁、旁外之旁、旁而不旁,一切邪教,抛之不习,弃之不从。天下皆尽能之人,将大道得其真,而宇宙于以清平矣。幸道祖命及紫霞,高竖聚仙旗,招集群真。群真计议,遣得虚无子临凡脱胎,道号三缄,将道阐明,人物同修正果,是不负吾命也,吾甚喜之。”遂命二十四位散花仙女席设瑶池,赏赐新仙,以显荣耀。
仙女领命,一时逍遥八宝厅内,御宴设席。王母欣然,命紫霞诸真列坐厅左,新成仙子列坐厅右。紫霞等俯伏谢恩,同入两厅,依次坐定东西。王母另设一宴于厅之上面。散花仙女齐进黄粱之酿,满斟叵螺之杯,肴馔杂呈,美好自不必说。
酒过三盏,王母旨下:“大道阐明,皆赖群真。人物同修,已成正果。吾心爽快,命尔司桃使者各赐幡桃一枚,食之腹中,旧日仙真愈添仙慧,新成仙子愈定仙根。”使者得旨,忙至幡桃树下,摘取数百余枚,以玉篮盛着,捧呈王母。王母一一周视,命散花仙女赏赐两厅仙真。赏余,群真统领群仙,同至王母御座,将恩谢后,复入宴中。
顷之饮毕,王母命御乐部内音乐齐奏,送出瑶池,单留紫霞至御座前而嘱之曰:“阐道一举,任之者三缄,护之者群真。吾于明日早朝回奏上皇,如旨下时,依旨行事。”紫霞曰:“王母仁恩施于群仙,遍及尘世。如旨一下,敢不遵从。”言罢,退出瑶池,各归仙府。
次日晨曦高挂,东西王母排了御驾,来至通明,面奏上皇曰:“吾悲大道不明,人伦颠倒,野方外道,得以横行。天下昏昏,多统圣主。因而上奏天皇,命请道祖,遣得紫霞门徒虚无子脱胎人世。凡儒道中之正心诚意,释道中之明心见性,大道中之清心寡欲,在在阐明。天下自此清平,人伦自兹不紊,皆三缄之力也。前脱胎时,吾曾许彼大道明日,待以绣云仙阁。可喜不负吾命,且收门徒亦众。如不以绣云阁居之,不见仙子之荣,又阻修道之路。望上皇选择吉辰,大排御驾,送归绣云阁内,以奖赏之。”上皇闻奏,龙心大喜,曰:“王母各归瑶池,吾自择吉,大排御驾,荣显普天。”言已回宫,王母亦返车驾。
紫霞归得仙府,三缄师徒参拜礼罢,左右肃立。紫霞曰:“修仙之苦,人所弗识。道根不稳者,无不半途中止,终无所成,抛弃前功,空费一生之力。如其勤修不怠,任彼千磨百难,不改初衷;一旦圆满功行,天府上升,何等荣耀!即如昨早朝见上皇,与午刻瑶池所设御宴,不惟尘世之公侯将相不能及之,恐南面王亦不及如是之逍遥快乐也!况乎荣耀殆不仅此?”三缄曰:“成仙之荣,至此已极。师言殆不仅此,尚有何荣耶?”紫霞曰:“弟子等退出瑶池后,师得王母诏转,嘱吾归府命尔辈候着,明晨王母上殿面奏,荣荣显显,送入绣云阁中,方不负当年许及尔辈之旨。尔诸弟子毋得外出,即在吾府待之。”三缄曰:“吾师胡弗请奏于王母,下一懿旨,命弟子等自入绣云阁内,何得又劳上帝一番踌躇?”紫霞曰:“不如此,不足以显王母重道之心也。”
谈论未已,府外童儿飞奔前来,跪而禀曰:“上皇旨下,将到仙府矣。”紫霞听得童儿所报,忙统三缄、七窍与群弟子趋出仙府。遥见前面五彩祥云排列层层,纡徐而至,紫霞等跪地候之。云内焦太师下了云车,双手将旨一举,紫霞等叩了九叩,随着御旨后,竟入仙府。太师捧旨中立,紫霞等两旁肃候。
太师缓缓开旨,高声读曰:“上皇旨下。”紫霞等闻此四字,一齐跪地,俯首敬听。
太师曰:“上皇有谕,谕及群仙:朕心所喜,大道相传;各依正孰,无党无偏。敦伦饬纪,正本清源;殊意斯世,不以为然。五常未尽,即想登仙,抛别父母,以及妻男。海山旷野,烛炼金丹,内根无有,惹下魔缠。野方外道,得入其间;教以邪术,灭地欺天。结成党羽,创逆为奸;圣朝遣射,诛戮牵连。九族同丧,绝灭香烟;世人不识,鄙道为言。大道如此,坏已极焉;王母弗忍,命个临凡。脱胎换骨,阐明人间;何异战国,孟氏仁贤?周流讲说,人道先端;朕心不昧,王母恩传。择吉望七,以送诸仙;大排御驾,荣显普天。钦此!钦遵!朕不食言。”宣毕,紫霞将恩谢后,领及众门人转拜太师,设宴款待。
太师饮了三杯仙酒,辞别紫霞,驾上云车。紫霞送出仙府,见太师去远,然后归来,嘱诸弟子曰:“尔等诘朝宜各整顿衣冠,恭候御驾。”群弟子曰:“谨遵师命。”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