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西湖外景·西溪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余友江道ウ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王稚登《西溪寄彭钦之书》:
留武林十日许,未尝一至湖上,然遂穷西溪之胜。舟车程并十八里,皆行山云竹霭中,衣袂尽绿。桂树大者,两人围之不尽。树下花覆地如黄金,山中人缚帚扫花售市上,每担仅当脱粟之半耳。往岁行山阴道上,大叹其佳,此行似胜。
李流芳《题西溪画》:
壬子正月晦日,同仲锡、子与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两山间,凡十里,至永兴寺。永兴山下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自永兴至岳庙又十里,梅花绵亘村落,弥望如雪,一似余家西碛山中。是日,饭永兴,登楼啸咏。夜还湖上小筑,同孟?、印持、子将痛饮。翼日出册子画此。癸丑十月乌镇舟中题。
杨蟠《西溪》诗:
为爱西溪好,长忧溪水穷。山源春更落,散入野田中。
王思任《西溪》诗:
一岭透天目,千溪叫雨头。石云开绣壁,山骨洗寒流。
鸟道苔衣滑,人家竹语幽。此行不作路,半武百年游。
张岱《秋雪庵诗》:
古宕西溪天下闻,辋川诗是记游文。
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奇峰耸夏云。
怪石棱层皆露骨,古梅结屈止留筋。
溪山步步堪盘礴,植杖听泉到夕曛。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