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瑭,字鞠通,淮阴人。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遂广购方书。研读中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有外连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医术。4年后,其侄子病温,随后死于发黄,这一刺激更坚定了吴氏研究温病的决心。又过了3年,吴瑭至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于是专心于温病诊治。经过10年的钻研,吴氏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乾隆五十八年,北京温疫大行,吴瑭才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长期的阅读积累,又经过成功的临床实践,吴瑭开始著书立说。嘉庆三年,吴氏将书初步完成。直到嘉庆甲子年,吴氏将此书展示给友人徵保。再经过10年,书终告完成,并刊于嘉庆十八年。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吴子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