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战形
[题解]战形者,临敌合战之形也。上二篇势实机深,固足以制胜,而战之形有未识,又何以预决彼己之胜负?故列《战形》为第九。
74、夫兵有战之形,有所以战之形。鼓行旌指,兵刃相搏,战之形也。虚实藏势,向背隐机,所以战之形也。故知战之形非难,而能知所以战之形为难。能知所以战之形,则能因形以措胜。因形以措胜者,上智也。
[批评]战形有所以,乃察微探玄之论。
[原注]用兵者多徒知战之形,而求其知所以战之形者,则鲜矣,故每泥惑于战之形而取败。若能知其所以,因之变化,自无不胜,非上智之将而何?
75、战有必胜之形者五:得天之时者胜,得地之利者胜,得敌之情者胜,得士之心者胜,得事之机者胜。此五胜者,虚实之势也。将之用其形者,得其一,胜之基;得其二,胜可期;得其三,胜可必;得其四,民乃归;得其五,天下无敌。
[批评]意见因“全”,词句道劲。
[原注]此举必胜之形有五,将能得之斯胜,惟全得者为无敌也。虚实之势,谓彼我之间,得之者实,失之者虚,见当慎之,不可自去其势也。得天时胜,如崔浩谓五星并出东方,利西伐,果大破赫连昌之类。得地利胜,如赵奢先据北山,秦人争不得上,遂大胜之之类。得敌情胜,如韦孝宽以金货遗齐人,尽得其动静,卒能间死明月之类。得士心胜,如李晟以忠义感发士心,虽盛夏衣裘无携怨,卒能破朱之类。得事机胜,如汉高为义帝发丧,名羽为贼,卒能破楚之类。
76、战有必败之形者五:谋人而使人知者败,诈人而使人识者败,间人而使人反者败,乘人而使人觉者败,攻人而使人袭者败。此五败者,向背之机,用其形者之失也。五者之中,若有其一,敌无人焉,犹或庶几,敌如有人,败复何疑?
[原注]此举必败之形有五,言五者断不可有一,有则决为敌所败也。侥幸于敌之无人者,岂良策哉?向背,犹言顺逆。向背之机,谓此五者,顺其机而行之,原有可胜之理,惟逆其机而露其形,故失于不密而害成耳。谋人使知,如陈馀不听左车坚壁清野、间道绝粮之谋,而韩信得以谍知之类。诈人使识,如王恢覆兵三十万于马邑之旁,而匈奴闻诈惊去之类。间人使反,如秦人用间,赵奢反留壁增垒而善食遣之之类。乘人使觉,如秦孟明提兵百万,千里乘郑,致弦高传告于穆公,而秦之三大夫皆奔之类。攻人使袭,如关羽悉力攻樊城,不虞曹操结吴,使吕蒙得暗取荆州之类。
77、故知兵之士,审其虚实,察其向背,以我量敌,以敌量我。敌得胜之形,我虽无败之形,难保其不败也。敌有败之形,我虽无胜之形,可冀其能胜也。况胜在敌而败在我,败在敌而胜在我哉!吾两持度之,胜负可知矣。
[批评]此正是较量彼〔我〕也。
[原注]此总承上二节。言彼我之间,敌得胜形,则我无败形者,亦难求胜。敌有败形,则我无胜形者,亦未必败。又何疑于胜败之形相悬者哉?故度之而即知也。
78、是以因形而推之以制战。敌饱我饥,则掠不容缓;敌众我寡,则险不容失;敌强我弱,则谋不可以不急;敌攻我守,则备不可以不周;敌佚我劳,则锐不可以不蓄;敌动我静,则亦不可以不图。此不惟知胜之形,而且知制胜之术者也。
[批评]此因形措胜之妙,军之急务。
[原注]此又于战形之外,推言制胜之术。盖非纵掠不足以济饥,非据险不足以用寡,非急谋不足以摧强,非周备不足以御攻,非蓄锐不足以恤劳,非图变不足以制动。故皆云不可者,警之之词也。
79、明乎此者,虽未合战,而胜之形已在于目中。不明乎此,而强以战,徒多杀兵耳。
[原注]“此”字,指上六事,皆制胜之术。故明则胜可先知,不明则败可立待。有阃外责者,其图之哉!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