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出·移防
甲申六月
【锦上花】(副净扮高杰领众执械上)策马欲何之?策马欲何之?江锁坚城,弩射雄师。且收兵,且收兵,占住这扬州市。
俺高杰领兵渡江,要抢苏、杭,不料巡抚郑瑄,操舟架炮,堵住江口,没奈何又回扬州;但不知黄、刘三镇,此时何往。
(杂扮报卒上)报上将军,黄、刘三镇会齐人马,南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副净)阿呀!不好了!南下不得,北上又不能,好叫俺进退两难。(想介)罢,罢!还到史阁部辕门,央他的老体面,替俺解救罢。(行介)
【前腔】速去乞恩慈,速去乞恩慈,空忝羞颜,答对何辞。这才是,这才是,自作孽,天教死。
(内喊介)
(副净领众走下)
【捣练子】(外扮史可法从人上)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生上)自叹经纶空满纸。
(外向生介)世兄,你看高杰不辞而去,三镇又不遵军法;俺本标人马,为数无几,怎能守得住江北。眼看大事已去,奈何,奈何!
(生)闻得巡抚郑瑄,堵住江口,高杰不能南下,又回扬州来了。
(外)那三镇如何?
(生)三镇知他退回,会齐人马,又来迎敌,前哨已到高邮了。
(外愁介)目前局势更难处矣。
【玉抱肚】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只手儿怎擎青天,却莱兵总仗虚词。(合)烟尘满眼野横尸,只倚扬州兵一枝。
(丑扮中军官传鼓介)
(杂问介)门外击鼓,有何军情?
(丑)将军高杰,领兵到辕,求见元帅。
(外)他果然来了。传他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外升帐,开门,左右排列介)
(副净急跑上介)小将高杰,擅离汛地,罪该万死。求元帅开恩饶恕!
(外)你原是一介乱民,朝廷许你投诚,加封侯爵,不曾薄待了你。为何一言不合,竟自反去;及至渡江不得,又投辕门。忽而作反,忽而投诚,把个作反投诚,当做儿戏,岂不可恨!本该军法从事,姑念你悔罪之速,暂且饶恕。
(副净叩头起介)
(外问介)你还有何说?
(副净又跪介)前日擅离汛地,只为不肯服礼。今三镇知俺回来,又要交战,小将虽强,独力怎支,还望元帅解救。(向生央介)侯先生替俺美言一句。
(生)你不肯服礼,叫元帅如何处断?
(外)正是,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前腔】争论坐次,动干戈不知进止。他三家鼎足称雄,你孤军危命如丝。(合前)
(副净)元帅不肯解救,小将宁可碎首辕门,断不拜他下风。
(生)你那黄金坝上威风那里去了?
(副净)那时他没带人马,俺用全军混战,因而取胜。今日三家卷土齐来,小将不得不临事而惧矣。
(生)小生倒有个妙计,只怕你不肯依从。
(副净)除了服礼,都依都依。
(生)目今流贼南下,将渡黄河,许定国不能阻当,连夜告急。元帅正要发兵防河,你何不奉命前往,坐镇开、洛;既解目前之围,又立将来之功。他三镇知你远去,也不能兴无名之师了。将军以为何如?
(副净低头思介)待我商量。
(内呐喊介)
(外)城外杀声震天,是何处兵马?
(丑报介)黄、刘三镇,领兵到城,要与高将军厮杀哩。
(副净惧介)这怎么处,只得听元帅调遣了。
(外)既然肯去,速传军令,晓谕三镇。(拔令箭丢地介)
(丑拾令箭跪介)
(外)高杰无礼,本当军法从事,但时值用人之际,又念迎驾之功,暂且饶恕,罚往开、洛防河,将功赎罪,今日已离扬州。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遣。
(丑)得令。(下)
(外指高杰介)高将军,高将军,只怕你的性气,到处不能相安哩。
【前腔】黄河难恃,劝将军谋终虑始。那许定国也不是个安静的。须提防酒前茶后,软刀枪怎斗雄雌。(合前)
(向生介)防河一事,乃国家要着,我看高将军勇多谋少,倘有疏虞,罪坐老夫。仔细想来,河南原是贵乡,吾兄日图归计,路阻难行,何不随营前往;既遂还乡之愿,又好监军防河,且为桑梓造福,岂非一举而三得乎。
(生)多谢美意,就此辞过元帅,收拾行装,即刻起程便了。
(副净)一同告辞罢。
(拜别介)
(外向生介)参谋此去,便如老夫亲身防河一般;只恐势局叵测,须要十分小心,老夫专听好音也。正是:人事无常争胜负,天心有定管兴亡。(下)
(吹打掩门)
(生、副净出介)
(副净)侯先生,你听杀声未息,只怕他们前面截杀。
(生)无妨也,他们知你移防,怒气已消,自然散去的。况且三镇之兵,俱走东路,我们点齐人马,直出北门,从天长、六合,竟奔河南,有何阻当。
(众兵旗仗伺候介)
(副净)就此起程。(行介)
【朝元令】(生)乡园系思,久断平安字;乌栖一枝,郁郁难居此。结伴还乡,白云如驶,遂了三年归志。(副净)统着全师,烟城柳驿行参差;莫逞旧雄姿,函关偷度时。(合)扬州倒指,看不见平山萧寺,平山萧寺。
(副净)落日林梢照大旗,(生)从军北去慰乡思;
(副净)黄河曲里防秋将,(生)好似英雄末路时。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