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唐才子传》撰者辛文房,字良史, 是元代前期的西域人。他以唐代诗人中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的字为名,以被赞为珪璋特达的于良史的名为字,可见是一位极为热爱唐诗又非常倾慕唐代诗人气质的才子。但由于史料缺乏在对他的详细经历已很难弄清楚了,只能据一些零星资料对他的事迹略知一二。
辛文房曾为省郎,曾游历祖国东南山水名胜,在当时有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元代著名诗人张雨《勾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卷四存有《元日雪霁早朝大明宫和辛良史省郎二十二韵》诗一首,结句说:怜君守华省,琢句废春宵。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下云:王伯益,名执谦……同时有辛文房良史,西域人;杨载仲弘,浦城人;卢亘彦威,大梁人,并称能诗。此处所列的杨载为元代四大家之一,乃当时文坛领袖,声名满天下,辛能与之并,可见当时之影响。可惜他的诗作现代只存两首小诗,已难窥其大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辛良史诗赞》云:,未可披沙拣,黄金抵自多。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长歌。秋塞鸣霜铠,春房剪画罗。吟边变馀发,萧飒是阴、何。
辛名诗集《披沙集》取梁钟嵘《诗品》披沙简金,往往见宝意。从马祖常诗中可知,辛诗既有秋塞鸣霜铠的金戈铁马式豪迈之气,又有春房剪画罗的小桥流水式柔美之情,其风格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从诗的最后两句中我们还可看发出,辛对诗歌创作是极为认真和刻苦的。
辛即专虑斯道,故向往唐代诗家,乃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写成此书。从此书中我们可以领略辛文房那旁搜博采、驾驭史料的非凡能力,而且可以看出他洞晓中国诗歌的渊源和流变,对唐代诗歌的空前兴盛和辉煌成就有着精深的研究。由此可见,他不仅是一位知名当世的诗人,还可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文艺批评家。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