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谋上·主有道德篇
经曰: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天下无所归其功;五帝则天法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相让其功。道德废,王者出,而尚仁义;仁义废,伯者出,而尚智力;智力废,战国出,而尚谲诈;圣人知道不足以理,则用法;法不足以理,则用术;术不足以理,则用权;权不足以理,则用势;势用,则大兼小、强吞弱.?
周建一千八百诸侯,其并为六国,六国连兵结难,战争方起。六国之君,非疏道德而亲权势。权势用,不得不亲;道德废,不得不疏其理然也。唯圣人能反始复本,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理天下正者,名法也。奇者,权术也。以名法理国,则万物不能乱;以权术用兵,则天下不能敌;以无事理天下,则万物不能挠。不挠,则神清。神清者,智之原。智者,心之府。神清、智平,乃能形物之情。人主知万物之情,裁而用之,则君子小人,不失其位。夫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於君子,无失於小人。过於君子,则人阙其理;失於小人,则物罹其殃。故曰:「人不监於流水,而监於止水。」以其清且平也。人主之道清平,则任人不失其才,六官各守其职。四封之内,百姓之事,任之於相;四封之外,敌国之事,任之於将。语曰:「将、相明,国无兵。」舜以干戚而服有苗,鲁以頖宫而来淮夷。以道胜者,帝;以德胜者,王;以谋胜者,伯;以力胜者,强。强兵灭,伯兵绝,帝王之兵前无敌人;主之道,信其然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谷梁传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阴符经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