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袁枚所处时代是所谓的乾隆盛世,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斗争颇为激烈,袁枚是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的;与学术思想上的斗争相应,文艺上复古与反复古、重教化与主性灵的斗争也一直未停止,袁枚则是乾隆诗坛反复古、主性灵思潮的杰出代表。其实倡言性灵古已有之。性灵一词最早的源头是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诗人直至明代公安派等都曾论述过性灵说。而袁枚不仅汲取了古代性灵说的营养,,更有自己的发明,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性灵说诗论。
《随园诗话》是袁枚晚年撰写的文学批评著作。其撰述的现实动因,是不满于乾隆间流行的以沈德潜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为代表的过于注重诗歌道德取向的文学风尚,以及片面强调格调的形式化创作方法,同时批评翁方纲以汉学考据作诗的不良风气。袁枚从辞官后开始编撰此书,书名取自他卜居的随园。正编十六卷,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由于《诗话》中对当代诗人诗作多有点评,初刊后反响很大,以至于有人寄诗求袁枚选入诗话,所以在十六卷《诗话》之后,,袁枚又撰写了十卷《补遗》,写至病故为止。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