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杂病解下·痎疟根原
痎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阳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渐积渐盛。内与阴争,阴邪被逼,外乘阳位,裹束卫气,闭藏而生外寒。卫为阴束,竭力外发,重围莫透,鼓荡不已,则生战慄。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及其相火郁隆,内热大作,阴退寒消,则卫气外发而病解焉。
卫气昼行六经二十五周,夜行五藏二十五周。寒邪浅在六经,则昼与卫遇而日发;深在五藏,则夜与卫遇而暮发。卫气离,则病休,卫气集,则病作。缘邪束于外,则恶寒,阳郁于内,则发热。阳旺而发之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之迟,则寒多而热少。阳气日盛,则其作日早;阳气日衰,则其作日晏。阳气退败,不能日与邪争,则间日乃作。
此以暑蒸汗泄,浴于寒水,寒入汗孔,舍于肠胃之外,经藏之间。秋伤于风,闭其腠理,卫气郁遏,外无泄路,内陷重阴之中,鼓动外发,则成疟病也。
温疟
先伤于寒而后中于风,先寒后热,是谓寒疟;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先热后寒,是谓温疟。以冬中风邪,泄其卫气,卫愈泄而愈闭,郁为内热,又伤于寒,束其皮毛,热无出路,内藏骨髓之中。春阳发动,内热外出,而表寒闭束,欲出不能。遇盛暑毒热,或用力烦劳,气蒸汗流,热邪与汗皆出,表里如焚,及其盛极而衰,复反故位,阴气续复,是以寒生也。
瘅疟
其但热而不寒者,是谓瘅疟。瘅疟即温疟之重者。以其阳盛阴虚,肺火素旺,一当汗出而感风寒,卫郁热发,伤其肺气,手足如烙,烦冤欲呕。阳亢阴枯,是以但热无寒。其热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神气伤损,肌肉消铄,疟之最剧者也。
牝疟
其寒多而热少者,是谓牝疟。以其阴盛阳虚,卫郁不能透发,故寒多热少。盖疟病之寒,因阴邪之束闭,疟病之热,缘卫阳之郁发。其相火虚亏,郁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相火隆盛,一郁即发,则纯热而无寒。其热多者,由相火之偏胜,其寒多者,因相火之偏虚也。疟在少阳,其脉自弦,弦数者火盛则多热,弦迟者水盛则多寒,理自然耳。
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干姜三钱 栝蒌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二两四钱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六钱 人参二钱 半夏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六钱 芍药一两 丹皮一两 桃仁四钱 阿胶六钱 大黄六钱 干姜六钱 葶苈二钱
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癥瘕,名曰疟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