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